多所高校明确不实行 “非升即走”
2025-08-15 08:59:53| 发布者: 沧州中能通风蝶阀厂家直销| 查看: 13
气动三通分料阀报道,考核不通过就退出,是无数高校教师焦虑的源头。不过近年来,有多所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开始强调不实行“非升即走”
考核不通过就退出,是无数高校教师焦虑的源头。不过近年来,有多所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开始强调不实行“非升即走”。
今年8月,《中国海洋大学诚邀全球英才申报 国家优青(海外)项目(新增批次)》明确,聘任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工程教授,纳入学校事业编制,聘为博士生导师,设有薪酬增长机制,享受良好的学术环境,无“非升即走”,不实行竞争性淘汰。
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公告》中明确,所有岗位都有编制,不实行非升即走政策。
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在《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》中提到“招聘岗位为事业编制,无非升即走要求”。
《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实名编制招聘博士》,提到学校实名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、海内外优秀博士,薪资福利按照国家规定政策执行,无非升即走。
所谓“非升即走”,一般指青年教师在入职高校时,在约定的期限内,需完成一定的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等工作任务,其间需要通过聘期考核,如不达标就要离职或者转岗。该制度的引进本意为促进高校人才竞争,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,激励青年学者进行成果产出。然而在实际发展中,“非升即走”等新型聘任制度也给青年科研人员带来不小的压力。
电动泥斗报道分析,部分高校非升即走存在淘汰率较高、以论文和项目为主的考评体系不合理、相对单一等情况。非升即走也可能导致青年教师更多关注论文、项目,而忽视教学质量;更多追求短期项目,而忽视长期的学术积累。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谈道,目前高校“非升即走”制度存在“评价标准单一失衡”“催生大量低水平的研究成果”“重科研、轻教学”“ 重管理轻教师权益保障” “ 过度强化‘淘汰’导向”等问题。
对此,他建议,改革高校人才评价体系,根据学科、岗位特性,建立多元、分类评价体系;改革科研支持机制,打破“唯帽子”论;完善年轻教师在住房、婚育、抚养子女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和支持制度;重视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服务。